如何写一个实用的bind?

前言

这是underscore.js源码分析的第五篇,如果你对这个系列感兴趣,欢迎点击

underscore-analysis/ watch一下,随时可以看到动态更新。

事情要从js中的this开始说起,你是不是也经常有种无法掌控和知晓它的感觉,对于初学者来说,this简直如同回调地狱般,神乎其神,让人无法捉摸透。但是通过原生js中的bind方法,我们可以显示绑定函数的this作用域,而无需担心运行时是否会改变而不符合自己的预期。当然了下划线中的bind也是模仿它的功能同样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。

ctx

bind简单回顾

我们从mdn上的介绍来回顾一下bind的使用方法。

bind方法创建一个新的函数, 当被调用时,它的this关键字被设置为提供的值。

语法

1
fun.bind(thisArg[, arg1[, arg2[, ...]]])

简单地看一下这些参数的含义

  1. thisArg

    当绑定函数被调用时,该参数会作为原函数运行时的this指向,当使用new 操作符调用绑定函数时,该参数无效。

  2. arg1, arg2, …

    当绑定函数被调用时,这些参数将置于实参之前传递给被绑定的方法。

绑定this作用域示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window.name = 'windowName'
let obj = {
name: 'qianlongo',
showName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
obj.showName() // qianlongo
let showName = obj.showName
showName() // windowName
let bindShowName = obj.showName.bind(obj)
bindShowName() // qianlongo

通过以上简单示例,我们知道了第一个参数的作用就是绑定函数运行时候的this指向

第二个参数开始起使用示例

1
2
3
4
5
6
let sum = (num1, num2) => {
console.log(num1 + num2)
}
let bindSum = sum.bind(null, 1)
bindSum(2) // 3

bind可以使一个函数拥有预设的初始参数。这些参数(如果有的话)作为bind的第二个参数跟在this(或其他对象)后面,之后它们会被插入到目标函数的参数列表的开始位置,传递给绑定函数的参数会跟在它们的后面。

参数的使用基本上明白了,我们再来看看使用new去调用bind之后的函数是怎么回事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function Person (name, sex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Person {}
this.name = name
this.sex = sex
}
let obj = {
age: 100
}
let bindPerson = Person.bind(obj, 'qianlongo')
let p = new bindPerson('boy')
console.log(p) // Person {name: "qianlongo", sex: "boy"}

有没有发现bindPerson内部的this不再是bind的第一个参数obj,此时obj已经不再起效了。

实际上bind的使用是有一定限制的,在一些低版本浏览器下不可用,你想不想看看下划线中是如何实现一个兼容性好的bind呢!!!come on

下划线中bind实现

源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_.bind = function(func, context) {
// 如果原生支持bind函数,就用原生的,并将对应的参数传进去
if (nativeBind && func.bind === nativeBind) return nativeBind.apply(func, slice.call(arguments, 1));
// 如果传入的func不是一个函数类型 就抛出异常
if (!_.isFunction(func)) throw new TypeError('Bind must be called on a function');
// 把第三个参数以后的值存起来,接下来请看executeBound
var args = slice.call(arguments, 2);
var bound = function() {
return executeBound(func, bound, context, this, args.concat(slice.call(arguments)));
};
return bound;
};

executeBound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var executeBound = function(sourceFunc, boundFunc, context, callingContext, args) {
// 如果调用方式不是new func的形式就直接调用sourceFunc,并且给到对应的参数即可
if (!(callingContext instanceof boundFunc)) return sourceFunc.apply(context, args);
// 处理new调用的形式
var self = baseCreate(sourceFunc.prototype);
var result = sourceFunc.apply(self, args);
if (_.isObject(result)) return result;
return self;
};

上面的源码都做了相应的注释,我们着重来看一下executeBound的实现

先看一下这些参数都代表什么含义

  1. sourceFunc:原函数,待绑定函数
  2. boundFunc: 绑定后函数
  3. context:绑定后函数this指向的上下文
  4. callingContext:绑定后函数的执行上下文,通常就是 this
  5. args:绑定后的函数执行所需参数

ok,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

1
if (!(callingContext instanceof boundFunc)) return sourceFunc.apply(context, args);

这句话是为了判断绑定后的函数是以new关键字被调用还是普通的函数调用的方式,举个例子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function Person () {
if (!(this instanceof Person)) {
return console.log('非new调用方式')
}
console.log('new 调用方式')
}
Person() // 非new调用方式
new Person() // new 调用方式

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写的构造函数无论是new还是没用new都起效的话可以用下面的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function Person (name, sex) {
if (!(this instanceof Person)) {
return new Person(name, sex)
}
this.name = name
this.sex = sex
}
new Person('qianlongo', 'boy') // Person {name: "qianlongo", sex: "boy"}
Person('qianlongo', 'boy') // Person {name: "qianlongo", sex: "boy"}

我们回到executeBound的解析

1
if (!(callingContext instanceof boundFunc)) return sourceFunc.apply(context, args);

callingContext是被绑定后的函数的this作用域,boundFunc就是那个被绑定后的函数,那么通过这个if判断,当为非new调用形式的时候,直接利用apply处理即可。

但是如果是用new调用的呢?我们看下面这段代码,别看短短的四行代码里面知识点挺多的呢!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 这里拿到的是一个空对象,且其继承于原函数的原型链prototype
var self = baseCreate(sourceFunc.prototype);
// 构造函数执行之后的返回值
//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返回值的,也就是undefined
// 但是有时候写构造函数的时候会显示地返回一个obj
var result = sourceFunc.apply(self, args);
// 所以去判断结果是不是object,如果是那么返回构造函数返回的object
if (_.isObject(result)) return result;
// 如果没有显示返回object,就返回原函数执行结束后的实例
return self;

好,到这里,我有一个疑问,baseCreate是个什么鬼?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var Ctor = function(){};
var baseCreate = function(prototype) {
// 如果prototype不是object类型直接返回空对象
if (!_.isObject(prototype)) return {};
// 如果原生支持create则用原生的
if (nativeCreate) return nativeCreate(prototype);
// 将prototype赋值为Ctor构造函数的原型
Ctor.prototype = prototype;
// 创建一个Ctor实例对象
var result = new Ctor;
// 为了下一次使用,将原型清空
Ctor.prototype = null;
// 最后将实例返回
return result;
};

是不是好简单,就是实现了原生的Object.create用来做一些继承的事情。

结尾

文章很简短,知道怎么实现一个原生的bind就行。如果你对apply、call和this感兴趣,欢迎查看

js中call、apply、bind那些事

this-想说爱你不容易